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1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校内新闻】“大国教育之声”活动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董事长刘学民专访

[复制链接]

77

主题

88

帖子

39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9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3-23 21:43: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创新引领教育,教育创建未来。教育,乃民生之本,强国之基,承载着中国的现在和未来。12月4日,以“创——建未来”为主题的2015新华教育论坛“大国教育之声”活动在京隆重举行。来自全国教育界的知名专家、学者、媒体人及各大教育机构的领军人物齐聚一堂,共同商讨中国教育的创新发展之路。


活动中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董事长刘学民接受了专访。以下是本次访谈的精彩内容:


  主持人:面对当前高等教育的形势与独立学院的发展状况,如何正确定位独立学院?独立学院如何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刘学民: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是2005年9月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以本科教育为主的独立学院。自建校以来,学校以社会经济需求为导向,坚持“应用型”办学定位,以“基础实、技能强、素质高”为培养目标,以立足重庆、服务西部、面向全国为服务定位,坚持走“规范管理,创新提高”的内涵发展道路。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综合办学实力,实现了学校较快的发展。

  目前,高等教育呈现出发展的“新常态”,机遇和挑战并存。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多样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普通高校数量和规模将继续扩大,同时受人口结构的影响,面对高等院校的分类改革和转型发展趋势,地方本科院校面临重新洗牌,地方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和民办高校将迅速抢抓机遇。高校间人才、生源、资源和就业市场的竞争将更趋激烈,竞争焦点将从规模、数量的发展转向内涵、质量和特色的发展,迫切要求学校加强内涵建设和特色建设以应对严峻的挑战。在这种形势下,独立学院确实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定位:即以国家和地方区域“十三五”规划为指导思想,紧密对接区域经济支柱产业的社会经济需求,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优化学校治理结构,强化学科专业内涵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使学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培养适合国家、特别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为了实现定位目标,我校参加了国家教育部“中国应用技术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项目的研究工作,并被遴选为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的理事单位。2014年,重庆市成立了高校转型发展联盟,并且启动了重庆应用技术型大学的试点建设工作,我校成为重庆高校转型发展联盟首批成员单位和应用技术型大学重庆试点单位。

  目前,我校已经有5个重庆市级特色专业,学校架构了“双主体”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即学校和相关企业都是教育教学主体。相关企业将人才培养作为其常态工作,全方位、整体性、深层次的介入教育教学过程。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人才培养过程。

  主持人:独立学院转民办热潮不退,您是怎么看待这种现象的,独立学院转设面临怎样的困境,又要如何找到出路呢?

  刘学民:独立学院转成民办普通本科院校,简称“转设”,教育部对这项工作做出了明确部署,目前这项工作还在正常进行。教育部“转设”的部署是规范高等教育,发展民办教育,完善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独立学院转成民办普通本科院校,最大的困难是办学条件达到相应本科院校的设置标准。独立学院要实现“转设”的目标,还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使办学硬件达到本科院校的设置标准,同时注重内涵建设,形成创新型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使学校的软件建设也达到本科院校的设置标准,使学校呈现出明显的服务区域社会经济的办学特色。

  主持人:独立学院要如何结合自身实际,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

  刘学民: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从经济大国正在向经济强国迈进。如何变成经济强国,重要的路径是创新驱动,由此党中央、国务院实施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创新创业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旋律,既是国家强国战略,也是当下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关注和实施的重点。

  目前,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不强,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与实践脱节是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无论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战略规划,还是高等学校的转型发展,都迫切需要高校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以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为切入点,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我校按照中央和重庆市的部署,着力进行了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总的思路是:完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重构课程体系,强化制度建设,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条件保障建设,全面提高本科教育教学水平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创业思维。学校树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理念,强化创新驱动,着力构建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顶层设计,重构课程体系,通过开设与创新创业教育密切相关的课程,或者进行学科渗透、更新课程教学内容,满足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综合教育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并进行优化;二是构建满足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需要的实践教学体系,学校以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了58个“前后衔接、循序渐进、层次分明、多元开放”的实践教学平台;三是学校坚持以服务区域经济建设需求为导向,积极与行业企业等开展深度合作,学校已同30多个企事业单位建立了校企、校地合作,设立创新实验班,共建“众创空间”和创新创业孵化中心,构建产学研平台,共同实现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四是大力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鼓励学生创新创业,建立学校“众创空间”和创新创业孵化基地。

  主持人:独立学院依托于母体高校,其运作模式和发展道路又与其所在的母体学校存在着差异,独立学院的教育政策和教育管理如何实现互动促进?

  刘学民:独立学院一般的模式都是依托一个“强校”做母体校,这个强校有的还是985院校或211院校。可以说,强校对于独立学院的发展,作用巨大,母体高校的办学理念和教学资源引领和助推着独立学院的发展,尤其是母体高校规范的管理制度促进着独立学院的内涵建设。但另一方面,独立学院灵活的机制和改革创新,也对母体高校的综合改革提供了借鉴。

  独立学院和母体高校的办学定位存在着客观的差异,母体高校一般以学术“研究型”为主,而独立学院是面向区域经济的“应用型”。但未来母体高校和独立学院可在更高的层面上开展合作,发挥母体高校的资源优势和独立学院的灵活机制,联合建立学生创新创业平台,共同形成的“教育教学体系”对于服务整个国家来说,可以起到“铺天盖地”的作用,母体高校主要服务于国家层面的创新发展,独立学院服务于地方区域产业集群,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主持人:学校在这次活动中荣获了“中国社会影响力独立学院”请谈谈学校未来的发展方向?

  刘学民:“十三五”期间,国家将实施“一路一带”、长江经济带、《中国制造2025》制造强国和国家创新驱动等发展战略。目前,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文),文件明确提出了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目标,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这给我校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

  我校作为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的理事单位和应用技术型大学重庆试点单位。我们将认真贯彻相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开展学校“转型发展”的部署,根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应用技术型人才需求,按照应用技术主线、区域服务为本的理念,进一步明晰“应用技术型”办学定位、“工程实践型”的培养定位和面向重庆地区和西南区域经济支柱产业的服务定位,优化专业结构,加强教学基础建设,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加速学校转型发展,实践和探索 “双主体”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改善和创造适合学校“转型发展”的治理结构和制度环境;着力加强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校风学风建设、“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学生创新、创业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5-10年的努力,把学校建成以土建类、机电类、经管类三大专业群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适应重庆及西南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需求的具有区域影响的应用技术型大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GMT+8, 2025-7-9 05:42 , Processed in 2.08624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7 Comsenz Inc. Template By 【未来科技】【 www.wekei.cn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